中国如何面对“变色”的非洲?

    历史上动荡不已的非洲,似乎又开始了新一轮动荡。在突尼斯,去年底开始的社会骚乱已演变为全国性的反政府示威,最终导致突尼斯总统本·阿里流亡国外。受此影响,非洲影响力最大国家之一的埃及,近日发生了大规模的抗议群众与警察的激烈对抗,并有人员死亡。抗议群众要求现年82岁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约旦多个城市28日再次发生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抗议物价上涨和严重的失业问题。在苏丹,本月,苏丹南部就是否与苏丹其他地区分离举行全民公投。如果公投结果证实分离赢得了足够多的支持,那么苏丹南部最早可在今年7月成为全球最新成立的国家。

    虽然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投资方式,但实际上中国采取的是现实主义的态度,即谁掌权就与谁搞好关系。正如我们过去多次指出,这种只与当权政府搞好关系的做法,在政权经常变动、社会不稳定的非洲国家,实际上是风险很大的策略,往往投资国一“变色”,反对派一上台,中国的投资利益就面临风险。这种思路导致中国政府和企业对非洲国家的战略判断往往出现很大失误。比如,就在2009年,中国的官方媒体还称,“在本·阿里总统的领导下,突尼斯人民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本·阿里被视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但一年多以后,这位总统竟然在国民的反对中下台。

    最终分析结论:

    在我们看来,随着中国海外投资规模的扩大、国家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已经无法继续过去那种埋头“商业第一”,只与当权者搞好关系的策略,要更加多元化地在非洲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并且承担一定的大国责任。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言,中国不能回避“作为一个有抱负的超级大国所背负的外交负担”。

非洲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