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艺术研究,呼唤原生态

  不能仅以形式主义研究非洲艺术

  研讨会上,由国内学者撰写的著作《非洲艺术研究》举行了新书首发式,其中一篇论文《百年来中国认知非洲艺术略史》受到了不少与会专家的关注。张敢认为,中国对于非洲艺术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还很薄弱,西方美术史依旧是人们关注的主体,而非洲艺术仅仅因为无法回避,才会匆忙“提到”,但大多还处于表面的介绍,未能深入研究。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坚一直研究西方美术史,他也提出了疑问:非洲艺术的教材究竟该往哪儿放,是放在古代部分,还是中世纪部分?“这涉及到西方美术史的叙事结构。以古典艺术为核心的艺术史叙事影响了我们对非洲艺术的研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蒋跃也有一些担忧。他认为,艺术的差异成就了多元文化的发展,现当代艺术家将直觉世界的图像和人物,改造成了自己的艺术想象,作品充满了材质美感和形式魅力,但是,“这些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绘画家是否失去了本民族的传统?”

  张坚认为,不能把非洲艺术当作人种学来研究,艺术家不是简单想通过个体表达一种神秘的力量,这是标本式的研究风格无法涉足的。因此,张坚提出了“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论。“我们需要关注它背后的宗教、信仰、情感体验、艺术诉求。它是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创造物,非洲史应与非洲艺术联系,我们也可以研究非洲艺术家。这样,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就显现了。若仅仅延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形式主义分析去研究非洲艺术,是不够的。”

  曾旅居非洲20年的人文摄影家梁子表示,研究非洲艺术只有实地考察、体验,才会得到更深刻的感受,研究也才更为透彻。厦门集美大学文艺理论研究部主任程原认为,应该不断关注感性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担当的角色。“当文化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时,艺术才是有力的。当身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成为表达历史的载体,当内容与形式合为一体时,非洲艺术的价值诉求才有意义。”

非洲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