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敬老习俗的源流和演变

“如果我站得很高,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先人的肩膀上。”这是非洲西部约鲁巴族的一句古老格言,从中不难看出非洲人对年长者的敬重。

非洲的敬老习俗由来已久。毫不夸张地说,在非洲传统文化中,“老人”几乎就是“地位”、“智慧”与“权威”的同义词。

“年龄等级制”

非洲人传统上非常重视年龄,甚至演化出一种独特的“年龄等级制”作为维系其传统社会结构的纽带。在许多非洲部族的传统观念中,人生分为若干个自然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等级,不同的等级意味着不同的职责与地位。 以东非马赛人为例,他们通常每四岁构成一个年龄单位,每两个年龄单位构成一个年龄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在家族乃至部族中的地位逐渐提高。长老既是家族领袖,也是村庄和部族的管理者,扮演着决策与调解纠纷的角色。在许多非洲国家,人们从小被教导要称呼年长的人为“叔叔”、“伯伯”、“阿姨”,无论这些人是否与他们有血缘关系。长辈说话时,晚辈必须洗耳恭听,不能反驳。有些部族的年轻人在拜见长辈时必须下跪,双眼朝下看,不能直视长辈。

敬老传统的源流

非洲敬老传统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非洲各部族的传统文化几乎都以祖先崇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长者被认为是与祖先灵魂最为接近的人。因此,传统的非洲人认为,只有尊敬长者,服从他们的命令与教导,才能受到祖先的庇护。而且在过去,对非洲各部族而言,经验就意味着智慧,拥有丰富经验的长者被视为最有智慧的人,自然成为众人尊敬的对象。其次,在过去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情况下,长者掌管着整个家族乃至部族的财富,年轻的家庭成员只有尊重和服从长者才能分配到田地、牲畜,从而维持生计,并获得嫁妆或聘礼以组建家庭。在非洲传统观念中,家庭规模越大,生育的孩子越多,其财富与地位提高得越快。 第三,非洲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必须尊敬长者,只有这样他们年老以后才能获得晚辈的尊敬。在一些非洲地区,年轻人会称年长的男性为“爸爸”,称年长的女性为“妈妈”,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就此而言,敬老习俗本身成为一种维持传统社会秩序与等级制度的工具。

非洲地图